扎根农村援疆支教巨鹿有位“闲不住”的青年教师本报讯(刘叶)初见罗胜凯老师,便对她黝黑的皮肤和脸颊上呈现的“高原红”产生深刻印象,她风趣地说道:“这都是拜援疆支教所赐。”这是一位30岁的年轻教师,谈及九年漫漫教学路,她眼里全是阳光,笑里充满坦荡,顿了顿,将教学经历娓娓道来。特岗支教磨练了我的心智“我从年8月份考上特岗教师就被分配到巨鹿县阎疃镇孙河镇村小学任教,当时这里教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我所接手的班级成绩在整个校区排名倒数第三……”面对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何克服和改变,成为罗胜凯首要考虑的问题。“我当时担任三年级英语老师,发现班里学生英语基础很差,连基本的口语表达都成问题。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对着电脑精心备课,音标一个一个地抠,基础词汇反复听读,语法、句法、词法多重练习,基本每天都是背课到后半夜。”罗胜凯说。此外,针对学生一贯的懒散不写作业的现象,她更是大力整顿,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写完作业才能回家,直到一个个家长把孩子接走之后,她才下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心管理与辛勤付出,她所带领的班级在期末考试中一跃成为全校区第一名,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成绩一直保持到小学毕业。她也因此获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虽然教学成绩大幅提升,但是日常生活需要克服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那时候学校没有食堂,也没有通自来水,都是自己去井里打水做饭。村里十天往井里放一次水,我都是拎着水桶去井里打水,一挑就是十天的水量,屯着备用。”罗胜凯回忆着当时的支教生活,仿佛历历在目。当被问到来到如此艰苦的农村支教是否后悔时,罗胜凯语重心长地说道:“毫无疑问支教地区环境艰苦恶劣,支教工作繁重而辛苦,但当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这里的孩子带来知识和温暖时,一切都值了!这里,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同事眼中的“罗保姆”学生口中的“罗妈妈”年春节前夕,当看到巨鹿县教育局发出招募援疆教师时,罗胜凯毅然报名。当她来到新疆省库尔勒市若羌县兵团三十六团米兰中学,她发现班里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导致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对此,她创立心语信箱,通过纸条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罗胜凯说:“这个小小的‘信箱’大大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也经常晚上回信到12点多才睡。”“这里很多寄宿的孩子都离家很远,最远的有三百公里,他们往往一学期才能回家一次,所以每到周末,我就会把他们接到宿舍给他们包饺子,做‘河北菜’,带他们出去洗澡、理发,去游乐场玩。”罗老师幸福地说道,“他们都叫我‘罗妈妈’,我也确实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此外,罗胜凯和一同支教的张伟艳老师还资助了新疆的一位贫困学生李欢欢,每月定期给她打钱,还经常带着水果、牛奶、清油去家里看望她。“你看,这是我昨天刚给她打过去的七月份的生活费,我们会一直资助到她完成学业。”罗胜凯边说边打开手机给记者看转账信息。“她经常会给学生买小礼品,还会给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买衣服和营养品,她每月也就多块钱的工资,所以是个标准的月光族,我一般每个月还会再给她补贴几百块钱,我很支持她这样做!”罗胜凯的丈夫赵红申笑着说。“我们都称她为‘罗保姆’,胜凯除了上课还包揽了我们四五个同事的一日三餐,总能变着花样儿给我们做好吃的。”罗胜凯在新疆米兰中学的同事曹燕玲说道。抛却光环一心扎根乡村教育新疆支教结束后,罗胜凯被分配到巨鹿县官亭镇中心小学任教。“你援疆的光荣事迹我们都听说了,支教中还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绩和荣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官亭镇中心小学的同事张晓英称赞道。罗胜凯对自己的援疆荣誉却不以为然,她表示自己将汲取在新疆支教的经验更好地扎根基层,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尽快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发现这所学校的课外活动非常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开拓精神,所以我积极和校长沟通,开设活力四射的课间操、举办全校生日会、组织踏春郊游活动……”“自从罗老师来我校后,学生的课外活动日益丰富,整个学校彰显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孩子们也从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整体成绩提高了一大截。”官亭中心小学校长方湘岷竖起大拇指对其称赞道。“今年5月份我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指导师资格证书,我希望能够运用到工作中,积极倾听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601.html